来源:延安干部红色培训学院 发布时间:2020/3/25 9:28:21
(一)坚持党的先进性,“最忠实的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生命力,也是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创造辉煌功绩的根本动因。
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坚持党的先进性,就是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奋斗,而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1941年6月,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的《中央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中指出:“中共二十年来的历史,是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的历史。它最忠实的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这个论断就是对我们党的先进性的深刻揭示。
坚持党的先进性,在革命根据地就是坚持执政为民,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利益。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局部执政”与此时国 M党的“全国执政”的根本区别。执政为民,归根到底要落实到解决群众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问题上,给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带来具体的物质福利、政治权利和文化享受。在党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以经济和教育为中心,实行“公私兼顾”、民营为主等一系列刺激经济的政策,组织党政军民学进行大生产运动,经过几年奋斗,使陕甘宁边区人民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实施抗战和普选的民主政治,成为全国民主政治之先导,使一切抗日人民获得了民主自由权利,真切地感受到“民主就是咱大家来当家”的真谛,大大提高了“对管理政权的认识与兴味”,更加珍惜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开展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运动,发展新民主主义的先进文化,使广大人民群众接受了科学文化教育,改善了医疗卫生条件,享受到文学艺术熏陶。
坚持执政为民,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处理好“向人民要东西”与“给人民以东西”的矛盾至关重要。虽然抗战初期,党和各根据地政府都把发展生产、改善民生、保护民力放在施政的突出地位,但就在党中央直接领导的陕甘宁边区,也存在机构庞大与经济困难的矛盾。在“鱼大水小”的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下,没有处理好“向人民要东西”与“给人民以东西”的关系,一度加重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引发了一些老百姓的不满情绪。在大生产运动中,边区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首先要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帮助群众解决“救民私粮”问题,然后用百分之十的精力解决“救国公粮”问题;同时通过“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从而密切了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
在延安,毛泽东还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仅仅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我们搞了多少年政治和军事就是为了这件事。文化是反映政治和经济的,同时又指导政治和经济,任何社会没有文化就建设不起来。如果不能建立新式工业,不能发展生产力,不会搞经济和文化,这个共产党就没有多大用处,老百姓就不一定拥护我们。这些真知灼见揭示了一个道理:在革命任务完成后,我们党“最忠实的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就要集中地体现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上。否则,党就会丧失自己的先进性和存在的必要性。
(二)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自觉高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旗帜
思想路线向来是党的一条生命线。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之前土地革命战争中遭受的挫折和损失,从根本上说,就是思想路线错误,即思想僵化,迷信外国,一切从本本出发,无视中国具体情况造成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虽然并没有明确提出解放思想的口号,但解放思想寓于当时着重强调的实事求是之中,体现在破除教条主义禁锢的整风运动之中,体现在党的全部理论创造和实践活动之中。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摆脱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把苏联经验与共产国际指示神圣化的束缚,一切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最大的实际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形势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把握中国革命的规律,开创前人没有走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而又异常复杂的以弱胜强的一系列战略策略问题,成就了前人没有干过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宏图伟业。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民主革命时期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立足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不断推进党的(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正确地解决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一系列战略策略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起来并运用这个“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但是,究竟怎样才能解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马克思主义的“老祖宗”并没有、也不可能提供现成答案。这个最根本的课题只能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来解决。由于党在成立后的很长时期内,不懂得或不完全懂得这个道理,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教条式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错误领导,险些葬送了革命事业。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坚持“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既用宽阔的眼光观察世界,又对自己的国情进行透彻分析,从而正确地解决了怎样解放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问题。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推进党的理论创新,还必须自觉高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旗帜。党的理论创新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指导实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以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写在党的旗帜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才能成为全党和全体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凝聚智慧和力量,统一思想和步调,沿着正确的方向和道路胜利前进。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特别是经过整风运动,党自觉地高举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因而“无论前方后方的人,真是生气勃勃,生动活泼,心情舒畅,团结一致”,连续创造了抗日战争的辉煌、解放战争的辉煌、建国初期的辉煌,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脚踏实地地为完成现阶段的历史任务而奋斗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近代以来的历史反复证明了的一条定律。但是,如果不能制定和坚定不移地执行符合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还是不能解救中国。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之前发生过的无视中国社会实际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左”右倾错误,几乎断送了革命事业。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深刻总结“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科学分析和研究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牢牢把握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揭示和遵循了“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到达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确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政治经济文化纲领,坚定不移地走新民主主义道路这个毛泽东所说的“历史必由之路”。毛泽东尖锐地指出,一切共产党人必须首先为现实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决不能离开现实任务而空谈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就是有意无意地、或多或少地背叛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不是一个自觉的和忠诚的共产主义者。”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脚踏实地地为完成现阶段的历史任务而奋斗,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是坚持国共合作和全面抗战路线,实行与此相适应的方针政策,夺取民族解放事业的伟大胜利;在抗战胜利国M党发动全面内战后,就是坚决进行人民解放战争,推翻国民M领与最低纲领相统一,把党的远大理想与现实任务相结合,使革命事业获得了最大多数人民的拥护,使社会主义目标的实现建立在了牢固的基础上。正因为如此,我们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才能无往而不胜。这是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最宝贵的历史经验。
(四)建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把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与策略上的灵活性相统一,牢牢掌握革命斗争的主动权
建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同盟者,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是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如果没有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没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如果没有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就没有解放战争的胜利。
坚持党对农民的领导,巩固工农联盟,是坚持党在统一战线中领导权的根本保证。在中国,农民问题是革命的根本问题。所谓人民大众,主要是农民;所谓中国革命战争,实际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离开了农民,就没有中国的民主革命。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先后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和土地改革政策,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生计问题,从而实现了对农民的领导,形成了坚固的工农联盟,使统一战线不断得到巩固和扩大。
在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过程中,如何处理好与同盟者的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统一战线,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正确认识了中国的资产阶级,将中国的资产阶级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个部分。当民族资产阶级、甚至一部分官僚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有可能站到革命方面来的时候,党就努力争取它们参加统一战线,同他们结成革命的同盟,并注意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对它们实行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官僚资产阶级分裂的时候,又敢于同它们进行坚决斗争,包括坚决进行武装斗争,同时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支持或中立,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展成为更加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坚持发展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与实行策略上的灵活性相统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原则性,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立场、思想观点和政治方向。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无论是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进程中和抗日战争时期,还是在抗日战争向解放战争的过渡中和解放战争爆发之后,任凭时局风云变幻,重大事件接连不断,始终坚持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原则,始终坚持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和独立自主原则,始终坚持维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牢牢把握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航船不断驶向胜利的彼岸。实行策略上的灵活性,就是在不同时间、不同条件下实行不同的斗争策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这两个不同的时期,党中央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就实行了不同的方针政策和战略策略;在抗日战争时期党中央应对国M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反 共高潮,就采取不同的斗争方针和斗争策略;在形势对我不利与形势对我有利的不同情况下,或敌强我弱与敌弱我强的不同条件下,党中央就制定不同的战略策略,运用不同的斗争手段。一切从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灵活的政策策略,使党始终掌握着革命斗争的主动权。
(五)坚持“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着重于“思想建党”而不是“成份建党”,紧紧抓住培养和造就“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把党建设成为一支名副其实的工人阶级先锋队。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是党的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的要义是:紧密联系党的政治路线推进党的建设,在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政治路线和纲领政策的前提下,以是否同意党的纲领政策和是否愿意为党的主张而奋斗为主要标准,敞开大门大量发展党员队伍;坚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加强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按照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要求,运用整风方法解决党内存在的思想和作风上的突出问题,使广大党员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的根本组织原则,严明党的纪律,实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以德才兼备为标准选拔和使用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党内矛盾,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培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将党的思想、政治、组织、作风建设融为一体,全面推进,把从严治党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
“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关键,是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始终从“干部问题是一个有决定作用的问题”的认识高度,竭尽心力培养和造就“最好的干部”,在创办“有期大学”,培养各级各类领导人才的同时,还发明“无期大学”,推动在职干部的学习教育,提高各级干部的素质。党尤为重视高级干部的培养,延安整风主要是教育高级干部。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培养的整整一代革命的领导英才,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奠定了最重要的组织基础。这是延安十三年成功实施党的建设“伟大的工程”的决定性之举。
(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形成和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使革命斗争有了最深厚的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它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一切奋斗和牺牲,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求。而党为人民谋利益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只有通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才能形成并得到落实;党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进行的一切奋斗,只有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才能取得胜利。
坚持群众路线,相信人民群众是思想基础,依靠人民群众为实现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是根本目的,实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是基本途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不仅从理论上深刻论述了群众路线,而且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光辉典范,把群众路线溶化在了党的全部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时刻生存在人民群众之中,关心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呼声,组织群众的力量,集中群众的智慧,为群众排忧解难,为革命艰苦奋斗,开创了党群关系的最好时期,使革命斗争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最深厚的力量源泉。党和人民群众的这种血肉联系,是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之本,是“小米加步枪”打败“飞机加大炮”的奥秘所在。
(七)坚持培育和弘扬时代需要的伟大精神,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面对的艰难险阻在常人看来是无法克服的。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来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始终坚持革命的崇高理想,以“以一当十、当百、当千”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一定要胜利”的坚强信念,大力倡导和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
在延安,毛泽东提出,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品格和作风应该是:懂得马列主义,具有政治远见和工作能力,充满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脚踏实地富于实际精神,不怕困难、勇敢向前,不谋私利、胸怀坦白、忠心耿耿地为民族和社会的解放而奋斗。他先后大力倡导“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徐特立精神和“一辈子总是做好事”的吴玉章精神,大力倡导“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的“鲁迅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精神,大力倡导长征精神、抗大精神、南泥湾精神、“延安县同志们的精神”和愚公移山精神。在延安和陕甘宁边区,还大张旗鼓地表彰了王震等22位优秀领导干部和一大批劳动英雄。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大力倡导和弘扬这些伟大精神,对于增强党和人民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战胜严重困难和强大敌人,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历史证明,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就不可能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强大敌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才能克服任何困难,战胜任何强大敌人。
延安十三年早已成为过去,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的辉煌历史及其建立的千秋功业将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创造的历史经验将永远是后人取之不尽的宝贵财富;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培育的伟大精神将永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开辟美好未来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