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培训动态 >学习延安>理论学习

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根本文化制度

来源:陕西理想信念教育研究院 发布时间:2020/3/17 14:18:20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国家的根本文化制度来建设,这就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工作体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主导权、话语权。

 

一是坚持“两个巩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这“三个事关”表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为新时期意识形态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思想多样、利益多元的当今社会,只有把“两个巩固”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和目标要求,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凝聚社会共识,找到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思想支撑,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道路健康发展。实现“两个巩固”,关键是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

 

二是坚持高举旗帜。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共产党人的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我们要固的本,就是坚定这份信仰、坚定这份信念、坚定这份忠诚。”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我们说意识形态工作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就在于它要解决的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全党要保持清醒头脑,只有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才能从根本上达到“凝魂聚气”的目的。

 

三是坚持真懂真信。念好“真经”,解决真懂真信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真经’没念好,总想着‘西天取经’,就要贻误大事!”针对当前一些错误观点和言论,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作出回应并提出告诫。当前社会上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问题上还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中国现在搞的不是马克思主义;有的说马克思主义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必须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更好识别、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误导,才能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更好地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四是坚持问题导向。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珍贵理论品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之所以能焕发出勃勃生机,根本原因就在于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成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并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同样,我们在今天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也需要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今天,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远超出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当时的想象,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